何群: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
文化产业评论:8月20日,进入到首届全国文化产业专业夏令营的第五天,依旧是收获满满干货的一天。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何群教授就“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这一话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排名顶尖的高校,他们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式、对文化产业专业的理解,值得大家思考。
作者:李嘉琦、李佳芮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随着当今时代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支柱产业,而人才培养方式也产生了剧烈的变革,具有明确创新意识的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最近两年里,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导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预示着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即将到来。面对这种变化,何群老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从传统课堂到翻转课堂
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是当今比较“热”的两个教育名词。
传统课堂大家相对熟悉,即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进行接受学习,以老师讲述为主,方式较为单一。而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而言的,以学生在课堂讲授为主,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留给学生进行基于项目的讨论式学习,例如新出现的微信课堂。何老师在讲座中以中央财经大学广告策划这一门课为例,对微信课堂进行了深入的讲解。这种微信课堂即是通过微信的方式设立案例库、资料馆以及微教室等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讨论和创新,并且可以在微信中随时提出问题,老师在课上予以解答。这种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它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自由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能够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新模式,可操作性强,在将来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广泛推广以用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翻转课堂与我们过去接触过的慕课有所不同,慕课是一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翻转课堂的一小部分,而翻转课堂更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导者,从而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二、从传统教学到学术介入式教学
学术介入式教学是指将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研究方法应用于本科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它的主要方式有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研讨式教学以及教师科研带入方式等。目前这一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应用,例如在“文化生产原理“文化产业管理学等专业课程中,就已经实施了课程论文全程辅导的辅助教学模式。按照一定的时间节点,通过论文选题方法,资料收集与整理,研究方法选择、论文写作讲座、科学语言的特点以及课程论文宣讲等几个重要环节,完成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并且能够让每一位学生走上讲台。
何老师指出,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每一位同学都要在学期内完成一篇论文,掌握研究学习这门课的基本方法,论文会纳入课程成绩当中,并且会占到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比例,相应考试的比例就会有所降低。这种情况下课程论文就成为了这一门课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最终的期末考试中案例分析的题目也会占据较大的比重,因此整门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而是通过创新式的研究性和自主性学习,真正掌握学习这门课的方法要领,做到会学知识会用知识,才能真正完成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并且应用于将来的实践中。
在中央财经大学的教学实践中,学术介入式教学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中央财经大学的何群老师、安小兰老师带领其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发表了《中国电影产业或将面临的发展陷阱及其原因》,《竞争环境下亚马逊kindle族发展策略探析》等论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从知识性到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过去的学习多是教师进行知识理论的灌输,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除了比较专业性的理论知识需要老师讲到以外,多提倡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因此,何老师指出,在这种情况下重点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讲通讲透的同时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具有强大实践能力的人才。
何老师主要为大家介绍了两种方式:第一是建设与企业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即校企结合;第二是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的实践教学平台,即校内实训。这两种方式在国内的几所知名大学如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已经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并且何老师同时指出,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国外的大学也已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一) 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
产学研一体化是斯坦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它强调校内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首创了大学与工业区相结合的大学工业园区----硅谷。由于与产业工业的密切联系,因此,斯坦福大学与工业界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借鉴的先例。
(二) 加拿大大学的校企结合方式
何群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央财经大学代表团参观加拿大高校时的一些关于校企结合方式的收获,对其中有两种方式予以详细的介绍。
1、Ryerson(瑞尔森)大学的DMZ(Digital&Media Zone)
DMZ是一种数字媒体的园区,大学扶助学生创业的机构,以园区的模式来体现,聚集了一系列企业,并且直接与瑞尔森大学相关。最初DMZ园区仅面向本校学生开放,后发展到面向社会和全球引智,如今是加拿大第一、全球第五的创业园区,成效十分显著。DMZ专注与媒体、能源和时尚设计等领域的研究。
2、Co-op计划
加拿大大学中的Co-op计划里的学生是经过选拔的,学制一般多一年时间。开设的专业多为工程、计算机、财会、社会工作、管理等。
Co-op不同于一般的实习课,其中的工作学期是有酬工作,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学生真正从事实际工作而不仅仅是观摩学习。
尽管参加这个计划的学生往往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但依然在学校之中广受欢迎,因为参加这个机会的学生往往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此外,何群老师还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介绍了国内高校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在企业或机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案例教学以及建设校内实践基地的方法。如在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方面,中财建设了“模拟广告公司----龙驹传媒”等项目,全面提高了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从一般性到卓越性的人才培养
根据时代的不断变化,我们培养人才的方式也不断地改变,如今的时代需要的是更加卓越的人才,何群老师指出了一条适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方式。
科学安排本硕博学位阶段,促进课程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形成“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个性”的教育课程体系。何群老师建议,将来的招生体系可以按照专业大类招生,比如报考金融专业,根据学校排名从上向下录取,录取之后不细分专业,到了三四年级以后再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进行专业分流,这样便可以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大学一二年级进行通识课的学习,之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课程选择,如此达到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形成灵活的模块化或“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
政府要通过制定专项拨款政策、建立成本分担机制,设立校企合作项目,鼓励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协助高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五、互动交流
听完何群老师的精彩演讲之后,同学们的思维异常活跃,踊跃与何群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其中,有同学提到:老师您指出了我们目前处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那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何群老师指出,学生面对这种变化,不应当逃避这种变化,而应该拥抱改变、接受改变、欢迎改变。每个学生的未来都是去决定于自己的,比如我们组建一个团队,每个人做的工作不是由老师决定的,而是学生自己,是学生组建团队,明确分工,决策执行,最终达到自己的成功。
另一个同学问到:目前互联网的条件下,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得到,那么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比如死记硬背一下知识,是不是不再适用?我们应当如何改变思维呢?
何群老师指出,思维能力是建立在我们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没有具体的知识积累是不能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的。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记”,而是给我们留下印象,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思维。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之中结束了,但是何群老师的言语依旧在同学们脑海中回响着,我们在反复思考着自己作为文化产业管理的学生该如何应对这时代的变革……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北京大学 文化产业专业 在职研究生